close

  □佘宗明(特約撰稿)
  打撈時間:12月13日——12月19日
  不雅照屬實,“宮心計”呢
  官員身陷不雅照事件或“艷照門”時有曝光,可這次的劇情尤為狗血:登上曝光台的,是福州晉安區房管局副局長林宗輝,而“拉他下馬”的,是一則網帖對其“愛去夜總會”“有嫖娼行為”的舉報,還有26張相關的不雅照。對此,林宗輝表示,此事是書記參與策劃的。(12月16日新華網)
  事情很凌亂,畫面很不堪。當事人林宗輝雖叫屈不斷,可網民並不買賬:蒼蠅還不叮無縫蛋呢,如若身子正,何懼“被設局”?而喝多了也不忘風流一把,也是蠻拼的。從這角度看,林宗輝違反黨紀是肯定的,被暫停職務還真不冤。
  但“臭蛋”該批,蒼蠅也不可放過。“被下套”是否屬實,背後有無幕後導演,還真得細查。既然舉報、反擊、設局、互咬、權鬥等懸念都鋪開了,那紀檢部門不妨一查到底,沒準它還真是“宮心計”的小花絮呢。而倘若林宗輝反擊式控訴被證偽了,那也是還涉事書記清白的機會。眼下當地紀委已介入調查,查證不雅照真偽容易查內幕難,而對最終結局公眾也拭目以待。
  “求拆擂臺”,噱頭亦是控訴
  這年頭,行為藝術似乎已成維權“標配”:光有理還不行,還得整點噱頭“助陣”。四川資陽周禮鎮女子黃梅打出橫幅“設擂臺”,大概也是習得此道:因自家承包的土地和責任田被違法建造商品房,上訪維權多年無果,所以設擂臺懸賞10萬元“誠邀”職能部門拆違建復墾。(12月17日中新網)
  這一幕確實有些黑色幽默:討回被非法強占的農田,還需要“懸賞”,這不啻打職能部門的臉。事實上,該鎮鎮長也證實了:該商品房系違建,“責任田買賣從一開始就違法”;2012年安岳縣國土資源局曾作出處理通知,但未及時兌現。為啥不兌現,沒說。而按《行政強製法》第44條,對此情況行政機關可依法強制拆除,這也沒落實。
  如今,國土資源局表示正在研究執行。不過,慮及拆除違建的“規定動作”兩年都沒兌現,是該有個時間表了。當然,這也提示著,應考慮在社會治理、信訪事項解決中增加“輿論督辦”的內容,為官方調查和具體落實設置“時限”及問責標準。不然拖個沒完,純粹是逼著人家出歪招維權呢。
  穿防彈衣舉報,紀檢幹部何堪
  舉報後遭威脅甚至報複,已算不上“新聞”。可當這發生在紀檢幹部身上,那仍很驚悚:33歲的湖南新邵縣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副站長、紀檢委員楊斐,今年9月在網上出現關於他所在的監督站違法違紀的舉報材料後實名跟帖。11月12日,他接到恐嚇電話,不得不穿上防彈衣。12月1日,他向紀委實名舉報自己的領導謝某。(12月17日《華商報》)
  慮及楊斐的本職身份,舉報上級甚至要穿防彈衣“自保”,令人感慨。這裡面,究竟是誰對其恐嚇,顯然要查清楚。而憑著經驗來判斷,公眾普遍揣測:恐嚇者必定與被舉報者有著某種利益關聯。而針對這類“舉報者遭恐嚇或報複”現象的多發,有些人提出,應給舉報者穿上“制度防彈衣”,建立嚴格保護機制,比如“單線聯繫”制度、可申請保護機制等等。
  如今被舉報者謝某已被停職,縣紀委對其涉嫌違紀問題正立案調查。但這也只是對“明舉報”的回應,要知道,紀檢幹部遭恐嚇也是封舉報信,也需要被查證。也只有對恐嚇者嚴加究責,才能在個案正義中建立健全舉報人保護機制,才能為舉報者們撐腰。
  “功德箱”變斂財箱,很無“德”
  寺廟場所有功德箱,是常見景象。可當它淪為旅游景區甚至上市公司的“小金庫”時,很多人會覺得“叔能忍,嬸不能忍”。據報道,北京著名的千年古剎潭柘寺內有70個功德箱,17個寫著“廣種福田”,為住寺僧團所有;53個寫著“功德箱”,均是景區違規私設。遭曝光後,存在這問題的潭柘寺、戒台寺均被責令撤除違規功德箱。(12月18日《新京報》)
  依照《宗教事務條例》等規定,旅游景區及管理部門不是宗教團體,根本無權設立功德箱,也不得接受宗教性捐贈。“功德箱”變斂財箱,暴露出寺廟開發管理方面的混亂,責令撤除顯然只是糾偏的第一步,對涉事景區、公司的違規行徑,還應依法溯責,甚至課以罰款,對違規所得罰沒才對。舍此之外,甚至還可考慮進行專項治理。
  有網民提出,針對風景區亂設“功德箱”等現象,可效仿濟南方面的做法,對全市獲批准設立的功德箱進行統一編號、制發標牌,併列表公佈當時轄區內準設功德箱的寺院及數量名錄、編號。這值得參考。而規範也好,整治也罷,都是為了避免“借教斂財、以教牟利”對寺廟聲譽與宗教文化的侵蝕。
  上體育課看風向,治理太無能
  在環境敏感的當下,總有些“污染源”跟公眾的情緒叫板。發此感慨,是因看到身在廣州白雲區教育發展中心的師生的境遇:該中心搬至顏樂天紀念中學後,師生就開始了與周圍污染的爭鬥。可是,連續5年的投訴,並沒讓困擾1000多名師生的刺激性氣味停止。以至於現在,學校上體育課,還得先看風向。(12月17日《南方都市報》)
  從媒體所繪製的“污染地圖”看,該校周遭鞋廠皮革廠化妝品廠扎堆,以至於形成了360度“無死角”包圍圈。據該區環保局介紹,那些涉污企業均未辦理環評手續,他們屢有相關整頓動作,可有些污染企業藏匿於居民樓與廠房內。聽上去有道理,可這反映的不是治污“難為”,而是治理無能——— 污染企業躲貓貓,就拿它沒轍,只能是運動式整飭?而之於更多管理部門來說,在區域佈局上就不能有更合理的設計嗎?
  從報道看,當地有關部門眼下並沒給出治污的具體辦法和時限,這讓人失望:在關涉師生健康的問題上,拖延一時都會危害不淺,離問題解決“一步之遙”也是遙,豈容懈怠?莫非師生們今後得嘆學校“生不逢地”,自配防毒裝備?所以在此期望,當地教育、環保等部門及早給涉事師生、民眾一個明晰交代。
  (原標題:離問題解決“一步之遙”也是遙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r96zrqp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